自製包裝盒系列~3.緩衝材

包裝盒不是只有盒子本身,裡面的東西也一併要有才算數啊。

常見的緩衝材種類

1.保麗龍

因為環保形象差,所以現在很少見了,這種材料是用模具內發泡硬化而成的,並沒有現成材料可以拿來加工,目前在台灣是乾淨的可以給清潔隊回收。
適用接著劑:保麗龍膠、白膠、AB膠、雙面膠帶
2.EPE珍珠棉

很常見的緩衝材,內部泡泡不太整齊,薄片經常製成袋或整卷販售,厚件作緩衝材,台灣本地某些地區清潔隊可回收某些則否。
適用接著劑: 保麗龍膠、雙面膠帶
3.EVA(沒有中文俗名)

硬度很高顏色很黑的緩衝材,基本上是最強壯的選擇。
適用接著劑:保麗龍膠、黃色強力膠、AB膠、雙面膠帶、熱熔膠
4.PU海綿

灰色久放會發黃的海綿,通常是所有之中最軟的。
適用接著劑:保麗龍膠、快乾、AB膠、白膠、熱熔膠、雙面膠帶
注:以上所有發泡類型的材料都可以藉由調整發泡比例來產生不同軟硬程度的成品,只不過在零售市場上通常只會有一種選擇……
5.卡紙、瓦愣紙、紙板、蜂巢板

所有發泡材料都是某種塑膠,而因為環保的關係,近年開始有使用紙類材料製作緩衝材的趨勢,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回收。

常用厚度的問題

因為通常不可能僅用一片就達到需要的厚度了,所以會相疊好幾層來構成緩衝材的結構,所以決定包裝盒的尺寸前就要事先調查常見厚度有那些,因為總厚度決定之後才能決定包裝盒內部尺寸。

另外如果是有彈性的緩衝材,可以刻意把長寬尺寸稍放大好讓緩衝材能卡住內盒,不會太輕易掉出來。

注:發泡類的泡棉實際上有存在不同密度(軟硬度)的分別,如果量大下訂可以指定密度和顏色,但是一般零售場合就沒人在管這個了,即使你問店家對方也答不上來。
關於泡棉的軟硬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硬度的材料其實只要增加厚度就會感覺好像變硬了,但其實是結構強度變高了,而不是硬度變的不一樣,用手壓硬度其實一樣但是厚度較薄的,感覺上就好像這一個的硬度比較軟。

感覺環保而流行的紙類緩衝材

發泡類材料當然都是某種塑膠,在現今塑膠被強烈妖魔化的時代,改用感覺上很環保的紙類材料製作緩衝材是一種趨勢,經過前面兩篇文章的洗禮之後,設計製作這種折疊的立體紙板應該不成問題了。

所有緩衝材在設計上的概念就是讓商品懸浮在包裝盒中與所有牆壁隔出一點距離,然後利用這些距離來吸收部分外力,這是共通的概念。

譬如像下面這個立體紙板常見的標準三層結構 ~
或者是傳統發泡材料的做法,其實結構與概念完全相同 ~
如果有雷射切割機的話,只要畫出路徑,從盒子到緩衝材到袋子都可以切,而且包裝材料都是不需瓦數很高就容易切割的材料,可以考慮入手。

沒有的話也沒關係,徒手切與雷射切主要差別是徒手切時轉彎處不會像雷切那麼美觀而已,但是基本上能切的都一樣。

注:如果要徒手切的話,最初設計路徑時避免小的急轉彎(曲率大的)。

包裝袋也可以自製喔

包裝袋就跟包裝盒一樣,雖然市面上存在著不同形式各種尺寸的現貨可以買,但是並不保證一定有你需要的尺寸可以買,所以如果可以自己少量製作的話就好了。

幾乎所有的袋類都是以熱塑性塑膠製成的,那就意味著加熱會產生黏性溶解,也可以趁機黏起來,所以這些袋類只要有一台封口機就可以自製喔。

取薄片狀的原料畫上參考線然後擺上封口機,把時間故意調到可以溶解斷開為止,或者調整到剛好黏合起來,再把多餘部分切除。如果要模仿量產品上的印刷也可以拿去用UV印刷喔。
注:UV印刷與噴墨印表機的不同,在於噴墨印表機使用的墨水是一種染料,也只能被會吸水的材質所吸收,而UV印刷噴出的是以樹酯為主要成分的塗料,也就是油漆啦,所以素材不論吸不吸水都無所謂,油漆只需靠自身的黏性在素材表面乾燥後硬化固定下來,這就是兩者主要的不同。
By 紅月設計團

轉發給朋友或分享到其他平台 ~

分享給朋友或轉發其他平台:

如果你喜歡這種類型的文章,請到我們的粉專按讚讓我們覺得作這些事是有意義的。